耳朵肿了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耳道炎、过敏反应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因外伤导致,通常可自行缓解;若伴随疼痛、渗液等症状,需考虑疾病因素。
1、生理性原因
外力撞击、过度挤压或长时间佩戴耳机等可能导致耳部软组织损伤,引发局部充血、水肿。此时耳廓可能出现红肿、压痛,但无分泌物或发热。建议24小时内冷敷缓解肿胀,避免揉搓或压迫耳朵。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常伴随耳痛、瘙痒、黄色分泌物等症状。炎症刺激会导致耳道皮肤肿胀,严重时可堵塞耳道。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酒精溶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耳道干燥。
3、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金属耳饰或尘螨等过敏原时,耳部可能出现红色斑块、肿胀及灼热感,常伴随皮肤瘙痒。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使用地塞米松乳膏局部涂抹。
若肿胀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听力下降、耳道流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日常需避免自行掏挖耳朵,游泳后及时擦干耳道,过敏体质者应远离已知过敏原。治疗期间注意耳部清洁,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擅自使用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