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女性阴道是连接外阴与子宫的肌性管道,主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具有伸展性和收缩性。其结构特点包括位置、分层、毗邻关系以及功能等多个方面。
1、位置和组成
阴道位于盆腔下部中央,上端包绕宫颈形成阴道穹窿,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阴道前壁长度约7~9cm,后壁约10~12cm,平时前后壁紧贴,呈塌陷状态。阴道壁由弹力纤维和肌纤维交织而成,使其具备良好的扩张能力。
2、分层结构
阴道壁从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黏膜层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但受激素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肌层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构成,外膜为富含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这种结构使阴道具有分泌黏液、维持内环境平衡的功能。
3、周围毗邻
阴道前壁与膀胱、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这种解剖关系在分娩时会阴撕裂或手术操作中需特别注意。阴道顶端环绕宫颈形成的穹窿分为前、后及两侧部,后穹窿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具有临床诊疗意义。
4、处女膜形态
阴道口周缘覆有较薄的黏膜皱襞称为处女膜,其形态存在个体差异,可呈环状、半月状或筛状。处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时破裂,但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其损伤,不能作为判断贞洁的唯一标准。
5、生理功能
阴道不仅是月经血排出、性交的通道,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其内乳酸杆菌维持的酸性环境(pH3.8~4.4)可抑制病原菌生长,这种自净作用对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破坏阴道菌群平衡。穿着透气棉质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若出现异常分泌物、瘙痒或异味,建议及时就诊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