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理疾病,属于重性抑郁障碍的范畴。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自杀倾向。
单相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学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环境方面,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遭遇重大负性事件可能诱发疾病。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临床上需通过精神检查、量表评估等进行诊断,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区别在于不伴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
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症状,建议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治疗通常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心理认知行为疗法等综合干预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症状加重时需立即联系主治医生,预防自伤等危险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