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呈现红褐色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血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疾病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等含红色色素的食物,或服用利福平、甲硝唑等药物,可能导致尿液短暂性红褐色。这种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相关饮食或药物后,尿液颜色可逐渐恢复正常。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引发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血尿,使尿液呈现红褐色。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及白细胞。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
3、血红蛋白尿
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疾病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经肾脏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可能伴随黄疸、贫血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必要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剧烈运动、挤压伤等导致肌肉细胞破裂,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后经尿液排出,可出现红褐色尿。患者常伴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需及时补液并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若排除饮食或药物因素后仍有红褐色尿,建议尽快进行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明确病因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擅自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