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并不是病毒感染,而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属于支原体属。这类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形性,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常见感染类型包括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
1、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发热、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胸痛或乏力,病程通常持续2-3周。其致病机制与支原体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并释放过氧化氢等毒性物质有关。
2、生殖支原体感染
这类支原体主要影响泌尿生殖系统,如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痛、异常分泌物等,女性感染者可能出现盆腔炎或不孕症。其传播途径多为性接触或母婴垂直传播。
3、其他类型感染
人型支原体可能与关节滑膜炎、新生儿肺炎等相关,穿透支原体则可能加重免疫缺陷患者的病情。这类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人群中。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泌尿系统症状或反复发热时,建议及时进行血清抗体检测、PCR核酸扩增等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常选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但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并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