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通常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但血压值的判断需结合测量场景、人群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
血压测量方式不同,诊断标准存在差异。诊室血压测量时,需静坐休息5分钟,测量时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若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初步判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为平均血压大于等于130/80mmHg。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阈值为大于等于135/85mmHg。
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可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为140-159/90-99mmHg,2级为160-179/100-109mmHg,3级为大于等于180/110mmHg。对糖尿病患者或伴有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控制目标需更严格,通常要求小于130/80mmHg。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小于150/90mmHg,但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时需个体化调整。
建议发现血压异常时连续监测1-2周,记录晨起、睡前等不同时段的测量值。初次确诊需进行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血压持续超标时应及时就医,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