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后疼痛可以通过局部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常见处理方法包括按压止血、冷热敷交替、外用止痛药物等,若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1、局部护理
注射后需用棉签按压针眼3-5分钟帮助止血,24小时内避免揉搓注射部位或剧烈运动,防止药物扩散刺激周围组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2、物理治疗
注射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用40℃左右毛巾外敷15分钟,每日2-3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若出现放射性疼痛,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需避免空腹服用。
4、观察并发症
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或体温升高,可能是药物吸收不良或感染。硬结可外敷50%硫酸镁溶液,感染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必要时口服头孢克肟胶囊。
5、及时就医
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伴随活动受限、皮下瘀血面积扩大或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就诊。反复注射引起的臀肌挛缩需通过超声波理疗或手术松解治疗。
注射后需避免立即泡澡或蒸桑拿,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若注射药物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充分预热并缓慢推注。出现皮下出血无需特殊处理,通常1-2周会自行吸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