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脏骤停如何进行抢救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的抢救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主要方法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高级生命支持及后续治疗。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症状时需立即施救,避免延误最佳抢救时间。

1、心肺复苏

立即让患者平卧于硬质地面,施救者双手交叉重叠按压胸骨中下段,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期间需保持按压深度和频率稳定,避免中断超过10秒。

2、电除颤

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需立即开机并按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设备分析心律后若提示需要除颤,应在确认无人接触患者时按下放电按钮。电除颤应在心脏骤停发生后3-5分钟内实施,可显著提高室颤患者的存活率。

3、药物治疗

医护人员到达后可通过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一次。对于顽固性室颤可使用胺碘酮300mg静脉注射,存在严重心动过缓时可给予阿托品0.5-1mg。给药需严格遵循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流程。

4、高级生命支持

建立高级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或喉罩,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持续心电监护识别可除颤心律,同时处理电解质紊乱、低体温等可逆性诱因,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在32-36℃之间。

5、后续治疗

自主循环恢复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目标体温管理、脑保护及多器官功能支持。需持续监测神经功能,开展心脏病因筛查,必要时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抢救过程中需持续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每2分钟检查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情况。施救时需注意自身防护,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家属应配合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病史信息,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需密切观察24-48小时,预防再灌注损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