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和多动症通常可以从场合、目的性、自控力、伴随症状以及发育情况等方面进行区分。若儿童的行为表现符合多动症特征,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场合
普通好动儿童在特定场合如课堂、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的场所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行为。多动症患儿则不分场合地出现坐立不安、随意跑动等表现,即使处于约束性环境也难以遵守规则。
2、目的性
普通儿童的好动行为通常带有目的性,例如为了引起关注或完成感兴趣的活动。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多表现为无明确目的、难以持续完成既定任务,常伴随注意缺陷。
3、自控力
好动儿童经过提醒或自我调节后能够控制行为,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多动症患儿即使理解行为规范,仍存在明显的自我控制能力缺陷,无法通过主观意识有效调节动作。
4、伴随症状
普通好动儿童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障碍或学习能力下降。多动症常合并学习困难、情绪冲动、人际关系紧张等表现,约60%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
5、发育情况
正常儿童的好动程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改善。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异常若持续6个月以上,且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可能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1)诊断标准。
若发现儿童存在不分场合的多动、注意缺陷、冲动行为等表现,建议前往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专业医生会通过Conners量表评估、行为观察及发育史采集等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评。确诊后可通过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等方式改善症状,避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