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损伤是一种突发性的肝功能异常,通常由药物、病毒、毒素等多种因素引起,可能导致黄疸、乏力、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进展为严重肝病。
急性肝损伤的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酒精滥用或接触有毒物质等。例如,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而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此外,误食毒蘑菇中的肝毒素也可能造成急性肝损伤。诊断时需结合肝功能检测(如ALT、AST升高)、凝血功能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治疗原则是立即去除诱因,如停用肝毒性药物,同时进行保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严重时需住院监护甚至肝移植。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滥用药物、接触有毒物质或过量饮酒。若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持续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尤其是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或化疗药物的人群更需重视肝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