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属于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眼科疾病之一。该病主要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手、毛巾或水等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沙眼的典型症状包括眼睛发痒、异物感、畏光、流泪以及黏液性分泌物增多。随着病情进展,结膜会形成滤泡和瘢痕组织,导致眼睑内翻、倒睫等问题,严重时可引发角膜溃疡、角膜混浊甚至永久性视力损害。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反复感染。
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局部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于出现倒睫或眼睑内翻的晚期患者,需通过电解术或手术矫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控策略包括定期使用阿奇霉素进行群体性治疗,结合面部清洁和环境改善措施。
预防沙眼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并避免用手揉眼。家庭成员应分开使用洗漱用品,定期煮沸消毒毛巾。在流行地区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出现持续性眼部不适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