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诊断疾病主要通过脉诊部位、指法要领、脉象辨识、四诊合参以及辨证施治等方式综合分析。这种传统诊法需结合患者整体状态进行判断。
1、脉诊部位
中医通常选择寸口脉作为主要诊脉位置,此处位于手腕桡动脉搏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别对应不同脏腑状态。医师通过三指定位能初步判断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
2、指法要领
诊脉时需运用举按寻三法,轻触为浮取(举),中等力度为中取(按),重压为沉取(寻)。通过调整指力能分辨脉象深浅,配合呼吸计数可判断脉率快慢,正常成人脉率约60-100次/分钟。
3、脉象辨识
常见脉象包括浮、沉、迟、数等基础脉,以及滑、涩、弦、细等复合脉。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弦脉多与肝郁相关,细脉常提示气血不足,需结合具体脉形特征综合判断。
4、四诊合参
脉诊需与望、闻、问三诊结合验证,如面色苍白伴细弱脉象可能属血虚证,发热口渴兼数脉多属实热证。单一脉象不可孤立诊断,需与其他体征相互印证。
5、辨证施治
最终根据脉象特征归入八纲辨证或脏腑辨证体系,如浮数脉属表热证可选用银翘散,沉细脉属里虚证宜用四物汤。具体用药需根据体质差异调整配伍。
脉诊作为中医特色诊断技术,需经专业训练才能准确掌握。建议在具有资质的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断,自行把脉可能存在误判风险,遇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