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网膜下出血的危险主要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以及癫痫发作等,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严重后果。该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对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
1、再出血
脑网膜下出血后7-14天为再出血高峰期,多因动脉瘤破裂处血凝块溶解导致。再出血可加重脑组织损伤,使死亡率增加至60%-70%。患者可能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加深,需立即进行脑血管造影评估,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
2、脑血管痉挛
出血后3-14天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因血液分解产物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所致。血管痉挛可导致脑灌注不足,引发迟发性脑缺血,表现为新发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常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泵入,配合3H疗法(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改善脑循环。
3、脑积水
约20%-30%患者出现急性脑积水,因蛛网膜颗粒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表现为头痛加重、意识水平下降,CT显示脑室系统扩张。需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期视情况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
4、癫痫发作
血液刺激皮质神经元可诱发癫痫,早期发作风险约10%。持续状态癫痫会加重脑缺氧,需及时给予丙戊酸钠静脉注射,必要时联合左乙拉西坦控制发作。
患者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血压稳定在120-140/80-90mmHg。建议在具备神经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接受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病情变化。康复期需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