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及分娩损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压力性尿失禁
常见于分娩后或绝经期女性,因盆底肌肉松弛导致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若症状严重需行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修复。
2、急迫性尿失禁
多由膀胱过度收缩引起,表现为尿急后无法控制排尿。常用药物包括托特罗定缓释片、奥昔布宁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缓解症状。
3、混合性尿失禁
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症状,需联合行为治疗与药物干预。例如定时排尿训练配合索利那新片等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膀胱颈悬吊术。
4、膀胱过度活动症
表现为尿频、尿急,可通过膀胱训练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药物治疗如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联合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
5、分娩损伤
产程中盆底肌及神经受损导致控尿能力下降。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有助于恢复肌肉张力;若伴有尿道下移,需行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出现尿失禁建议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类型。治疗期间需控制体重,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