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内膜炎是怎么回事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内膜炎通常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心脏结构异常、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引起的,可能与心脏瓣膜损伤或基础疾病有关。该病可导致发热、心脏杂音、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心脏,容易附着在受损的心脏内膜或瓣膜表面,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发热、寒战、关节疼痛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或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术后,心脏内部结构改变会增加血液湍流,造成心内膜损伤,为病原体定植创造条件。这种情况可能需要通过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手术来改善心脏功能。

3、免疫系统受损

糖尿病、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病原体更容易突破防御引发心内膜炎。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伴随心脏不适,建议尽早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擅自停药,防止感染复发或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