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积是中医对小儿疳积的一种俗称,主要指因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长期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腹胀腹泻等症状,西医则多与营养不良、消化不良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其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下:
1、喂养不当
长期过量喂食或频繁进食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可能导致脾胃负担过重。中医认为这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形成积滞;西医角度则是消化酶分泌不足,食物滞留肠道引发腹胀。日常需定时定量喂养,辅食应逐步添加易消化的小米粥、南瓜泥等。
2、慢性疾病影响
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等疾病会消耗体内营养,抑制消化液分泌。例如肠炎会导致肠道黏膜损伤,降低营养吸收效率,进而加重挑积症状。此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寄生虫感染
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会争夺宿主营养,并释放毒素影响肠胃蠕动。患儿可能出现夜间磨牙、脐周疼痛等症状,粪便检查可见虫卵。确诊后需遵医嘱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4、脾胃虚弱
先天脾常不足的婴幼儿,运化能力较弱,稍有不慎即出现乳食积滞。此类患儿常伴有头发稀疏、肌肉松软等表现,中医会采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健脾中药调理,如醒脾养儿颗粒。西医可能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代谢。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衡,影响消化吸收。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并多摄入含膳食纤维的苹果、燕麦等食物调节肠道环境。
若孩子出现持续消瘦、生长曲线下降或精神萎靡,应及时到儿科就诊。治疗期间需避免强迫进食,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适当增加山药、莲藕等健脾胃食材。中药调理需经专业医师辨证,不可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