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驼背可能与不良姿势、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有关,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姿势矫正、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等,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
1、不良姿势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习惯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疲劳,脊柱生理曲度异常。这类患者通常通过调整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平板支撑)即可逐渐改善体态,日常可使用护具辅助矫正。
2、骨质疏松
椎体骨密度下降易引发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身高变矮、驼背进行性加重。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D,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配合阳光照射和防跌倒措施。
3、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或退变性侧弯可能导致背部不对称隆起。Cobb角小于20°者可通过施罗斯体操、支具固定矫正,大于45°的严重畸形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恢复脊柱力线。
4、强直性脊柱炎
该病会引起脊柱竹节样改变和胸椎后凸畸形。早期使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可延缓病情进展,后期严重驼背需行脊柱截骨矫形术。
建议出现持续性驼背或伴随疼痛、活动受限时,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HLA-B27基因筛查等手段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避免负重劳动,睡眠选择硬板床并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