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系统化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缺乏明显的幻觉或其他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这类妄想内容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被害、嫉妒或夸大等,且患者对此坚信不疑,病程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
妄想性障碍的核心表现是患者对某些不真实信念的顽固坚持,例如坚信自己被跟踪、配偶不忠或拥有特殊能力。这些妄想往往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可能基于现实事件过度加工形成。患者日常功能相对保留,但人际关系和职业能力常因妄想受损。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应激事件或人格特质相关,部分病例存在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现象。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物质滥用及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
若出现持续存在的妄想观念,建议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治疗通常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成员需避免与患者争辩妄想内容,而应引导其关注现实。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早期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