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区别主要在于房水排出障碍类型、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方式等。前者房角结构开放但功能异常,后者房角狭窄或关闭导致急性眼压升高,需针对性处理。
1、房水排出障碍类型
开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小梁网等房水排出通道逐渐阻塞,房角结构虽然开放,但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压缓慢升高。闭角型青光眼则是由于虹膜堵塞房角,导致房角机械性关闭,房水无法正常排出,眼压急剧上升,常见于前房浅、房角狭窄的解剖结构异常患者。
2、症状表现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眼胀或视野缺损,通常通过体检发现。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眼痛、头痛、视力骤降、虹视(看灯光出现彩色光晕)等症状,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属于眼科急症。
3、检查方法
两者均需测量眼压、视野检查和视神经评估,但前房角镜检查是区分的关键。开角型青光眼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开放,而闭角型青光眼可见房角狭窄或粘连。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辅助评估房角结构及虹膜形态。
4、治疗方式
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治疗,如前列腺素类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滴眼液)等,若药物控制不佳可考虑激光小梁成形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需紧急降眼压,使用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高渗剂(甘露醇静脉滴注)等,稳定后需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防止复发。
若出现视力模糊、眼胀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眼压及房角检查。明确诊断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方案,定期复查眼压及视功能,以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