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颅骨通常由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以及筛骨等骨骼共同组成,对大脑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这些骨骼通过骨缝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颅腔结构。
1、额骨
额骨位于颅骨的前部,构成前额区域,主要参与形成颅腔的前壁和顶部。其下部与眼眶上缘相连,内侧部分还参与构成鼻腔的顶部结构,对保护大脑额叶具有重要作用。
2、顶骨
顶骨为成对的扁平骨,左右各一,位于颅腔顶部中线两侧。两块顶骨通过矢状缝紧密连接,共同构成颅腔的穹窿部分,其内表面存在脑膜中动脉沟,与脑部血管分布密切相关。
3、枕骨
枕骨位于颅骨后下方,形成颅腔的后壁和底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枕骨大孔,该孔洞为延髓与脊髓的连接通道,底部凹凸结构可与寰椎形成关节,支撑头部运动。
4、颞骨
颞骨左右成对,位于颅骨两侧,参与构成颅腔侧壁及底部。该骨结构复杂,包含外耳道、内耳迷路及中耳腔,同时形成颧突与颧骨相连,其内部的岩部还容纳听觉和平衡器官。
5、蝶骨
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形似展翼的蝴蝶,由体部、大翼、小翼和翼突组成。其中央的蝶鞍容纳垂体,两侧的翼突与颞骨、腭骨相连,多个孔洞为神经血管提供通道,是颅底重要的解剖枢纽。
6、筛骨
筛骨位于颅前窝底,鼻腔上方,由垂直板、筛板和迷路组成。筛板布满筛孔供嗅神经通过,迷路内含有筛窦气房,同时参与构成眼眶内侧壁和鼻腔顶部,具有支撑和减重功能。
若出现颅骨区域异常隆起、疼痛或外伤后头痛、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CT或X线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颅骨骨折或颅内病变,以便早期干预治疗。日常应注意头部防护,避免剧烈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