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流鼻血可通过保持冷静、局部压迫止血、鼻腔填塞、药物治疗以及日常预防等方式改善症状。具体方法需根据出血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必要时需就医明确病因。
1、保持冷静
家长需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哭闹或紧张导致血压升高而加重出血。可让孩子保持坐位,头部略微前倾,用纸巾轻轻擦拭鼻腔外的血液,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呛咳。
2、局部压迫止血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鼻翼两侧柔软部位,持续压迫5~10分钟,多数轻微出血可通过此方法停止。若压迫后仍有渗血,可配合冷敷鼻根或前额,促进血管收缩。
3、鼻腔填塞
若出血量较大或压迫无效,需由医生使用无菌棉球、明胶海绵等材料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填塞物需在24~48小时内取出,避免长时间滞留引发感染。
4、药物治疗
反复出血可能与鼻腔黏膜糜烂、凝血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修复黏膜,或口服氨甲环酸片改善凝血功能。若存在维生素缺乏,可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K1片等。
5、日常预防
避免孩子抠鼻、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干燥季节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润滑鼻腔。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猕猴桃、菠菜等。
若孩子每月流鼻血超过3次,或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日常避免盲目使用棉签、纸巾反复擦拭鼻腔,以免损伤黏膜。若单侧鼻腔反复出血,建议完善鼻内镜检查,排除血管畸形或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