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多数为良性,但存在一定恶变风险。通常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
1、性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超过80%属于胆固醇性息肉,由胆汁中胆固醇结晶沉积形成;约10%为炎性息肉,常继发于慢性胆囊炎;仅有不足5%的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倾向,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单发息肉需警惕。
2、类型
胆固醇性息肉多呈现多发性,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表面呈桑葚状;腺瘤性息肉多为单发广基病变,生长速度较快;少数胆囊腺肌症形成的息肉样改变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但可能伴随胆囊收缩功能障碍。
3、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或位于胆囊颈部时,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饱胀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若合并胆囊结石或继发感染,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出现发热、黄疸等表现。
建议每年通过腹部超声监测息肉大小变化,若息肉增长速度超过3毫米/年、基底宽度增大或伴有胆囊壁增厚,应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日常需保持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度油腻食物,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