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底筋膜炎、痛风、扁平足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足底肌肉和筋膜过度疲劳,引发乳酸堆积和局部酸痛。这种情况通常在休息、抬高下肢或热敷后逐渐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避免过度活动即可。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长期受牵拉或反复劳损时,可能发生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晨起下地时足跟或足弓剧烈疼痛,行走数分钟后减轻。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进行抗炎镇痛治疗,配合足底拉伸锻炼。
3、痛风
高尿酸血症患者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足背等部位可能出现尿酸结晶沉积,表现为夜间突发红肿热痛。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缓解期需服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
4、扁平足
先天性足弓塌陷或后天足部韧带松弛,可能导致足底压力分布异常,引发足底筋膜、肌肉慢性劳损。建议穿着支撑型鞋垫或矫形鞋,严重者需进行肌腱转移手术等矫正治疗。
如果排除运动过量等生理性因素,或疼痛持续超过1周未缓解,应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线、超声、血尿酸检测等明确诊断。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糖尿病患者出现足底疼痛还需警惕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