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血管造影如何操作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血管造影的操作一般包括术前准备、造影操作和术后处理三个主要步骤,需由专业医生在特定医疗设备下完成。具体操作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确保检查安全和效果。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术前4-6小时需禁食禁水,医生会确认患者是否存在碘过敏史,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还需调整抗凝药物使用,如提前停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2、造影操作

医生在局部麻醉下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至心脏或目标血管入口。通过导管注入含碘造影剂,同时用X光机连续拍摄血管显影过程,观察血流动态及血管狭窄、堵塞等病变。操作全程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耗时约30-60分钟。

3、术后处理

拔除导管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防止出血,患者卧床休息6-8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监测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术后24小时内需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避免剧烈运动,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术后若出现穿刺处持续疼痛、肢体麻木或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患者需结合造影结果调整药物或进行介入治疗。该检查存在少量辐射暴露和造影剂过敏风险,但整体安全性较高。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