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分叉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前列腺炎、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疾病因素引起。若长期或频繁出现该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憋尿、尿道受压可能导致排尿时分叉。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排尿时压力增大,尿道口形态发生短暂改变。穿着过紧的裤子或阴茎异常勃起时,尿道外口可能被暂时挤压变形,通常改变体位或解除压迫后可自行恢复,不伴随尿痛、血尿等症状。
2、前列腺炎
当前列腺发生炎症时,腺体充血肿胀可能压迫尿道。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感,部分可能出现会阴部胀痛。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阿奇霉素片、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3、尿道狭窄
尿道外伤、反复感染造成的瘢痕挛缩会使尿道管腔变窄。排尿时尿液通过狭窄段易形成分叉,可能伴随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确诊需通过尿道造影检查,轻度狭窄可通过定期尿道扩张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尿道结石
结石卡在尿道内会改变尿流方向,造成分叉现象。患者常有突发剧痛、肉眼血尿,排尿时可能出现尿流突然中断。直径较小的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建议记录排尿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伴随症状。病理性尿分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尿潴留或肾功能损伤,因此出现持续异常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