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是中医学三焦理论中的概念,通常指肚脐以下的躯干部位。在中医脏腑定位中,下焦主要包括肾、膀胱、大肠以及部分生殖器官等,这些脏腑共同参与水液代谢和排泄功能。
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向下传导、排泄糟粕。例如,大肠负责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膀胱贮存和排出尿液。此外,肾作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与下焦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若下焦功能失调,可能出现小便不利、便秘、腰膝酸软或女性月经紊乱等症状,中医常将其归为“湿热下注”“肾气不固”等证型。
若出现下焦相关症状,建议到正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医师会根据舌脉表现辨证施治,可能采用利水渗湿、补肾固摄等中药方剂,如八正散、金匮肾气丸等,也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调理。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久坐憋尿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