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的诊断与治疗要点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症状综合判断。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尿液分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调整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可发现大部分结石并评估肾积水程度。CT平扫能清晰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密度,尤其适用于急诊排查。X线检查对尿酸结石敏感性较低,常作为辅助手段。
2、尿液与血液分析
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结晶,24小时尿液代谢分析有助于明确结石成分。血液检查需关注肌酐、尿酸、钙磷水平,排除代谢性疾病或肾功能损害。
3、一般治疗
小于5mm的输尿管结石建议每日饮水2500-3000ml,配合适当跳跃运动促进排石。调整饮食结构,草酸钙结石患者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患者应低嘌呤饮食。
4、药物治疗
急性肾绞痛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或吗啡类镇痛药。促排石治疗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或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尿酸结石需配合枸橼酸氢钾钠碱化尿液。
5、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小于2cm的肾盂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用于中下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复杂肾结石。开放性手术现已较少使用,仅用于特殊病例。
出现血尿、腰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泌尿外科就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排石情况。术后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代谢评估,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方式预防复发,避免自行服用排石中药以免加重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