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病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静脉血栓栓塞病是一种涉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疾病,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种类型。其发生与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能引发局部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1、定义与类型

静脉血栓栓塞病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阻塞血管的疾病。主要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后者为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两者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2、形成原因

常见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外科手术后、恶性肿瘤等。妊娠期女性因血液高凝状态风险增加,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或存在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的人群也易发病。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或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

3、常见症状

深静脉血栓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皮肤温度升高,肺栓塞则出现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咳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或意识障碍,约25%的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即为猝死。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对深静脉血栓灵敏度达95%,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D-二聚体检测作为筛查手段,配合血气分析、心电图等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5、治疗手段

急性期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大面积肺栓塞需溶栓治疗,必要时行导管取栓术。所有患者需维持抗凝3-6个月,复发风险高者需长期用药。

日常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时定期活动下肢。高风险人群可穿着医用弹力袜,术后患者需按医嘱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致死性肺栓塞。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