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褶皱可能与皮肤老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伤等原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诱因进行判断和处理。若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胶原蛋白流失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耳垂部位可能因重力作用出现自然褶皱。此类生理性褶皱通常无痛痒感,两侧耳垂可能对称出现,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耳垂斜行褶皱(Frank征)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因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皮肤改变。患者常伴有胸痛、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3、外伤
耳垂受到挤压、撕裂伤或长期佩戴过重耳饰,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形成瘢痕性褶皱。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遗留明显瘢痕者可通过激光治疗改善。
日常需避免牵拉、抓挠耳垂皮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若耳垂褶皱短期内明显加重,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心脏彩超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