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针时的注意事项通常包括观察身体反应、保持适当体位以及避免自行调节滴速等。患者需配合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1、观察身体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全身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反应可能与药物过敏或输液速度不当有关,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关闭输液器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若出现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也需及时干预。
2、保持适当体位
输液期间应避免大幅度活动穿刺部位,防止针头移位导致药液外渗。若需要如厕或调整姿势,可请医护人员协助固定输液管路。长时间输液时,可适当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
3、避免自行调节滴速
输液速度需严格遵循医嘱,过快可能引发心悸、胸闷等循环负荷过重症状,过慢则影响药物疗效。家属或陪护人员不可随意调整输液器滑轮,特别是老年患者、心肾功能不全者,需保持匀速输液。
输液结束后需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无渗血,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若输液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或发现输液袋内有沉淀、浑浊等情况,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治疗期间保持情绪平稳,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生命体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