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理障碍是一种由重大压力或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其症状通常包括焦虑、失眠、反复回忆创伤等,常见原因涉及自然灾害、事故或暴力经历,治疗多以心理干预和药物辅助为主。
1、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易怒或情感麻木,部分人会经历闪回或噩梦,反复体验创伤事件。伴随躯体症状如心悸、出汗,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严重时可出现回避行为,拒绝接触与创伤相关的人或环境。
2、诱发因素
自然灾害、战争经历、交通事故等突发性创伤事件是主要诱因。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或家庭暴力等持续性压力源也可能致病。个体心理素质差异较大,具有焦虑特质或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人群更易患病。
3、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重建对创伤的正确认知。暴露疗法可逐步降低对恐惧刺激的敏感度。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开具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正念训练、规律作息等自我调节方法也能辅助改善症状。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方案。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症状慢性化,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