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疼痛、驼背、骨折、身高缩短以及活动受限等,需结合个体情况具体分析。
1、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或全身性疼痛,尤其在久坐、久站后加重。这是由于骨密度下降导致骨小梁结构破坏,骨骼承重能力减弱,刺激周围神经引起。
2、驼背
脊椎椎体因骨密度降低而发生压缩性变形,多节椎体受累后可形成驼背。严重时胸廓畸形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3、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如咳嗽、跌倒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腕部及脊椎,其中髋部骨折致残率较高。
4、身高缩短
脊椎椎体逐渐压缩导致身高变矮,通常累计缩短3-6cm。这一过程往往伴随椎间隙变窄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
5、活动受限
骨骼疼痛及骨折风险使患者活动能力下降,可能出现行走困难、翻身障碍等问题,长期卧床可能加重骨质流失。
若存在持续性骨痛、身高明显降低或轻微外伤后骨折等情况,建议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