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一般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以及抗感染药物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选择。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情况存在差异,需避免自行用药。
1、支气管扩张剂
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等。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异丙托溴铵为抗胆碱能药物,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2、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局部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疾病的长期控制。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用药后需漱口。
3、祛痰药
乙酰半胱氨酸和氨溴索是常见的雾化祛痰药物。乙酰半胱氨酸能分解痰液中的黏蛋白,降低痰液黏稠度;氨溴索则通过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帮助排痰,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伴有黏痰难以咳出的情况。
4、抗感染药物
妥布霉素、两性霉素B等抗生素类雾化剂可用于特定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真菌感染。此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进行雾化治疗时,应根据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后选择药物。使用前需清洁面部,避免药物残留刺激皮肤;雾化后及时漱口,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儿童患者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出现喘息加重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