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日常护理、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
1、外用药物
对于浅表性真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通常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喷雾剂、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能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抑制麦角固醇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效果。用药时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并坚持疗程以防复发。
2、口服药物
当感染累及毛发(头癣)或甲板(甲癣),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特比萘芬片等系统抗真菌药。此类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发挥作用,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疗程通常持续4-12周。
3、日常护理
保持感染部位通风干燥,每日更换棉质透气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消毒贴身物品,控制环境湿度低于60%以抑制真菌繁殖。
4、物理治疗
紫外线光疗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特定波长光线破坏真菌DNA结构。对于顽固性甲真菌病,可采用激光治疗增强药物渗透性,每周1-2次,连续治疗6-8周。
5、手术治疗
严重甲变形或嵌甲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行病甲拔除术联合抗真菌治疗。术后需每日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创面,待甲床恢复后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复发。
真菌感染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口服抗真菌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日常应注意避免搔抓患处,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若局部出现红肿化脓或全身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