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妈妈感冒发烧时,一般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暂停哺乳等方法缓解症状。由于哺乳期用药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影响母婴健康。
1、一般治疗
感冒发烧期间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多喝温水,适当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如苹果、菠菜等,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同时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
2、物理降温
若体温未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冷敷额头等物理降温方式。哺乳期女性需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身体,以免皮肤吸收酒精或对婴儿产生刺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穿着透气衣物也有助于散热。
3、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哺乳期安全药物退热。若合并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避免自行服用含可待因或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4、暂停哺乳
若出现高热不退、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较高或确诊传染性疾病时,需暂停哺乳。暂停期间应定期排空乳汁,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量,待病情恢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5、及时就医
若发热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就医时应告知医生哺乳情况,便于医生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治疗方案。
哺乳期间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建议优先选择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如需用药,需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哺乳期用药指引,并咨询专业医生。同时需注意与婴儿接触时佩戴口罩,接触前后洗手,减少病毒传播风险。若需暂停哺乳,可通过储存母乳或配方奶过渡,维持婴儿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