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的形成通常与呼吸道分泌物、炎症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呼吸道会通过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并吸附异物,但在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痰液增多或性状改变。
1、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和支气管的杯状细胞、腺体每天会分泌少量黏液,这些分泌物能湿润气道黏膜,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颗粒。通过纤毛摆动,黏液逐渐向咽喉部移动,形成痰液后被咳出或吞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炎症刺激
患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时,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量显著增加。此时痰液可能变得黏稠,颜色可从白色转为黄色或绿色,常伴有咳嗽、胸闷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羧甲司坦片等药物稀释痰液。
3、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感染呼吸道时,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会聚集在炎症部位,与病原体混合形成脓性痰液。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铁锈色痰,绿脓杆菌感染可能导致黄绿色痰。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感染药物。
日常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适量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若出现痰中带血、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进行胸部X线、痰培养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