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咳嗽的处理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常见措施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雾化治疗、对因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由于婴儿呼吸道较为脆弱,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1、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哺乳后适当拍嗝,减少奶液反流引起的呛咳。可少量多次喂温水湿润咽喉,缓解干痒感。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痰液黏稠者可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但不建议自行使用中枢性镇咳药。过敏因素引起的咳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
3、雾化治疗
对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可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进行雾化吸入,能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缓解气道炎症和痉挛。雾化前后需清洁面部,雾化时保持患儿平静呼吸。
4、对因治疗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需调整喂养姿势,少量多餐喂养。异物吸入需立即采用背部叩击法急救并及时就医。百日咳杆菌感染需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进行隔离治疗。
5、就医建议
若咳嗽伴发热超过38.5℃、呼吸频率大于50次/分、口周发绀、三凹征等缺氧表现,或咳嗽持续超过2周,应立即就诊。3月龄以下婴儿出现任何咳嗽症状均需及时就医评估。
护理期间应密切观察咳嗽性质(干咳或湿咳)、发作时间(夜间或进食后)及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成人止咳药物,不宜采用蜂蜜水等偏方。进行胸部物理排痰时需注意手法轻柔,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