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尿路感染、阑尾炎、肠道疾病或妇科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疼痛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以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出现下腹坠痛,通常经期结束后可自行缓解。部分人群在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因肌肉牵拉出现短暂性疼痛,休息后可改善。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可能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典型表现为下腹隐痛伴随尿频、尿急和排尿灼热感。确诊后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
3、急性阑尾炎
初期表现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常伴发热、恶心等症状。该病属于外科急症,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治疗,延误处理可能引发化脓穿孔等并发症。
4、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因肠道痉挛出现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多可缓解。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则可能伴随腹泻、血便等症状,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并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5、妇科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可能引起持续性下腹痛伴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卵巢囊肿蒂扭转或宫外孕破裂等急症会引发突发剧痛,需立即就医处理。
出现下腹部疼痛时应注意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特别是突发剧烈疼痛或伴有发热、呕吐、阴道出血等情况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