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方法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多种方式,需根据皮损严重程度及病因综合选择。常见治疗手段主要有皮肤保湿、糖皮质激素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物以及紫外线疗法等,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皮肤保湿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或尿素的润肤霜可增强皮肤锁水能力,建议沐浴后立即涂抹,每日至少3次。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护肤品,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糖皮质激素药膏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卤米松乳膏,根据皮损部位选择不同强度制剂。面部及皮肤褶皱处建议使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及反复发作部位,可调节局部免疫反应,与激素药膏交替使用能减少皮肤萎缩风险。用药后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通常1周内逐渐耐受。
4、抗组胺药物
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依巴斯汀片可缓解瘙痒症状,夜间瘙痒明显者可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5、紫外线疗法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适用于顽固性慢性湿疹,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通常每周治疗2-3次,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期间注意眼部防护。
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若出现渗液、脓疱或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严重泛发性湿疹需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