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高血压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主要特征为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可能伴随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需及时干预以避免进展为子痫。
1、妊娠期高血压
孕妇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且血压升高出现在妊娠20周后。两次测量需间隔4小时以上,若血压持续升高可确诊。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2、蛋白尿
尿蛋白含量大于等于0.3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等于0.3,提示肾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3、多器官系统异常
子痫前期可能影响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肾功能不全或脑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视力障碍、抽搐等子痫表现。
4、病因机制
目前认为与胎盘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遗传因素相关。胎盘释放的抗血管生成物质可能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引发血压升高及器官灌注不足。
5、高危因素
初产妇、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子痫前期家族史者患病风险较高。年龄大于等于40岁或小于等于18岁、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也属于高危人群。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上腹痛或视力异常,需立即就医。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降压、解痉、镇静及适时终止妊娠,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