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通常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以及骨擦感或骨擦音等症状,具体表现因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若发生外伤后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疼痛
骨折发生时,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受到损伤,局部神经受到刺激会产生剧烈疼痛。按压或移动患处时疼痛会明显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
2、肿胀
骨折断端出血和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液渗出,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明显肿胀。严重时可能伴随皮下瘀血,皮肤表面可见青紫瘀斑。
3、畸形
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后,可能出现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异常形态。例如前臂骨折可能出现“餐叉样”畸形,小腿骨折可能出现明显弯曲。
4、活动受限
由于骨骼结构破坏和剧烈疼痛,患者无法正常活动患肢。关节附近的骨折可能导致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制,强行活动可能听到异常响声。
5、骨擦感或骨擦音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会产生特殊的摩擦感或摩擦音,这是骨折的特异性体征之一。但临床检查时应避免刻意诱发,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若怀疑发生骨折,应立即停止患肢活动并使用夹板或硬物固定。避免自行复位或按摩患处,应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早期正确的处理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