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一般不会自行好转,建议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多数情况下,真菌感染需要药物干预才能有效控制,少数轻微症状可能暂时缓解,但存在反复发作或加重的风险。
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迅速。当患者免疫力较强且皮损仅限于小范围脱屑时,可能出现症状暂时减轻的情况。但脚部长期处于鞋袜包裹状态,汗液浸润形成的微环境极利于真菌存活,未经治疗的真菌会持续破坏皮肤角质层。部分患者冬季症状减轻误以为自愈,实则真菌仍处于潜伏状态,春夏季节温湿度升高时会出现水疱、糜烂等加重表现。
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趾间浸渍发白、足底角化过度等典型改变,严重者会继发细菌感染引发丹毒。临床常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喷雾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顽固病例需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棉质透气袜,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修脚工具等。
出现足部脱皮、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真菌镜检明确诊断。不建议自行使用偏方处理,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或诱发接触性皮炎。规范用药2-4周后需复查,确保真菌完全清除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