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便秘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压迫、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若调整生活方式无效,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改善症状,但需避免自行用药。
孕期孕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蠕动减慢。随着胎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可能压迫直肠,影响正常排便功能。部分孕妇因妊娠反应出现食欲下降,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饮水过少,也会增加便秘风险。此外,活动量减少使肠道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
日常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食用燕麦、芹菜等粗纤维食物,配合适量饮水软化粪便。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若便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等缓泻剂,这类药物不易被肠道吸收,相对安全。需避免使用含大黄、芦荟等刺激性成分的泻药,以免诱发宫缩。
出现排便困难时建议定时如厕,形成排便反射。若出现便血、腹痛或便秘持续加重,应及时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孕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购买缓泻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诱发早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