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以及易感人群接触未经治疗的患者等途径传染给他人。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可能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1、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颗粒。这些微小的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尤其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飞沫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2、密切接触传播
与肺结核患者长期密切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例如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宿舍室友或频繁接触的同事,因长时间暴露在患者周围,吸入带菌飞沫的概率显著增高。接触时间越长、空间越拥挤,感染风险越大。
3、未经治疗的患者传染性强
处于活动期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活菌。这类患者未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前,传染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快速降低传染性,治疗2-4周后传播风险通常明显下降。
肺结核患者应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应佩戴口罩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通风、注意咳嗽礼仪,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加强防护措施。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