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用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痰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理检查等。具体如下: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是初步筛查肺结核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肺部是否存在浸润性病灶、空洞或钙化灶等结核特征性改变。若发现异常阴影,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痰涂片检查
通过留取患者深部痰液进行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抗酸杆菌。该方法操作简单,但阳性率较低,需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且无法区分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
3、结核菌素试验
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射至前臂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皮肤硬结直径。硬结大于等于15mm或伴有水疱、坏死,提示结核感染可能,但接种过卡介苗或存在免疫抑制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4、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GeneXpertMTB/RIF等核酸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其耐药基因。该方法灵敏度高,2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适用于早期诊断和耐药结核筛查。
5、病理检查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若病理切片中发现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巨细胞等结核特异性改变,可明确诊断。此方法为确诊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
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接触史等选择上述检查组合,必要时需进行痰培养或血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补充检测。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