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即甲癣,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足部环境潮湿、外伤及接触传染等因素引起。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常伴随甲板增厚、变色或脱落等症状。
1、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是灰指甲的主要病因。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破坏甲板结构,导致甲面粗糙、分层。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环吡酮胺甲涂剂或联苯苄唑溶液等抗真菌药物。
2、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皮肤屏障保护作用减弱,更易继发真菌感染。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个指甲病变,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进行系统治疗。
3、足部环境潮湿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运动后未及时更换鞋袜等情况,会使足部持续处于湿润状态。这种环境不仅促进真菌繁殖,还会软化甲周皮肤角质层,增加真菌入侵几率。保持足部干燥,每日用硝酸咪康唑散等抗菌粉剂护理有助预防。
4、外伤
甲板受到挤压、碰撞等机械损伤后,其保护功能受损,真菌更容易通过破损处侵入甲床。修甲不当造成的微小创口也会成为感染入口,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等器具。
5、接触传染
接触被污染的拖鞋、浴池地板或共用毛巾等行为,可能直接感染致病真菌。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是常见传播源,建议出入时穿着自备防滑鞋,定期用酮康唑洗剂清洗足部。
若出现甲板变色、增厚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后需规范用药,足疗程治疗才能彻底清除真菌,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日常应注意个人物品专人专用,避免搔抓病变部位造成自身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