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起茧可能是生理性摩擦或压迫所致,也可能与足部畸形、皮肤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病理因素有关。茧的形成通常是皮肤对长期机械刺激的保护性反应,但需注意区分是否伴随其他异常表现。
1、生理性摩擦或压迫
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过度行走或站立时,足底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角质层代偿性增厚形成茧。这种情况常见于前脚掌或足跟部位,触感硬且边界清晰,通过更换软底鞋、使用减压鞋垫等方式可逐渐改善。
2、足部畸形
扁平足、高弓足或拇外翻等结构异常会导致足底受力不均衡,特定部位反复摩擦形成茧。此类患者往往伴随行走疼痛,需通过矫形鞋垫、足弓支撑器进行生物力学矫正,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3、皮肤病
跖疣、角化过度型足癣等疾病可引起异常角质增生。病毒性跖疣表面可见黑点,具有传染性;角化型足癣常伴鳞屑和瘙痒,需通过皮肤镜检或真菌培养确诊,使用维A酸乳膏、抗真菌药膏等针对性治疗。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因感觉神经受损,足底反复摩擦而不自知,易形成茧且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此类茧属于高危体征,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足部护理检查,预防溃疡发生。
若调整footwear后茧仍持续增厚,或伴有疼痛、破溃、颜色改变等情况,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足踝外科就诊。通过足底压力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修剪或使用腐蚀性药膏,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