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是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建议结合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骤降,骨量流失速度可达每年2-3%,这是老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典型症状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身高变矮和驼背。
2、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缺乏会加速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睾酮水平下降则影响男性骨代谢平衡。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速骨转换率。这类患者常伴有全身骨痛,尤其夜间卧床时疼痛加剧,需使用鲑降钙素鼻喷剂抑制骨吸收。
3、营养不良
长期钙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基质矿化,维生素D缺乏则阻碍肠道钙吸收。蛋白质摄入过少会导致胶原合成不足,影响骨小梁微结构。此类患者易发生腕部Colles骨折,可通过服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补充营养素,配合雷洛昔芬进行骨代谢调节。
日常应注意保证每日800-1000mg钙摄入,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若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急性腰背痛,或股骨颈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需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结果制定,不建议自行服用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