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毛囊损伤等因素有关。当毛囊受到刺激或破坏时,病原体容易侵入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或脓疱等症状。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该细菌可寄生于皮肤表面,当毛囊因油脂分泌过多或清洁不当导致堵塞时,细菌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典型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顶端可能出现脓头。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头孢克肟片等抗菌药物。
2、真菌感染
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这种嗜脂性真菌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易过度增殖,破坏毛囊角质层完整性,常见于胸背部。皮损多为半球形红色丘疹,可能伴有瘙痒。确诊后可使用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或伊曲康唑胶囊进行抗真菌治疗。
3、毛囊损伤
不当脱毛、衣物摩擦等物理刺激会破坏毛囊结构。皮肤屏障受损后,病原体更易侵入,尤其容易发生在剃须区或内衣摩擦部位。可能形成散在的炎性丘疹,严重时可发展为疖肿。除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外,必要时可配合口服阿奇霉素片控制感染。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患处。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若出现多发脓疱、发热等全身症状,或局部炎症反复发作超过两周未愈,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