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的危害主要包括不完全流产、出血过多、感染风险、药物副作用以及心理影响等。其安全性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评估后进行。
1、不完全流产
药物流产可能导致妊娠组织未完全排出,发生概率约为5%-10%。此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宫腔残留情况,必要时需进行清宫手术,以避免长期出血或继发感染。
2、出血过多
约2%-3%的患者可能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单次出血量超过200ml或持续超过2周需警惕。严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甚至需要输血治疗,需立即就医处理。
3、感染风险
流产后宫口开放易引发上行感染,发生率约1%-2%。表现为发热、下腹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需使用头孢类、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否则可能发展为盆腔炎影响生育功能。
4、药物副作用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能引发恶心(31%-52%)、腹痛(95%以上)、腹泻(35%)等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0.1%-0.2%),用药后需在医疗机构观察4-6小时。
5、心理影响
15%-30%的女性流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尤其是非计划妊娠或重复流产者。持续超过2周的情绪障碍需心理干预,避免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流产必须在具备抢救条件的正规医院进行,严格遵循孕周限制(小于等于49天)。流产后需复查超声确认效果,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超过月经量2倍应立即就诊。建议流产后进行避孕指导,6个月内避免重复流产,必要时接受心理疏导。